五府千歲廟
花宅聚落有三座廟,包括五府王爺廟、蕭氏公祖廟與媽祖廟。五府千歲建於清康熙年間,主祀神為酈王爺,後來據說望安東安村的仙史宮有次送王爺、燒王船都漂到中社港,於是村民便將王船上的王爺請到離王爺府中供奉,因為當時酈王爺有很長時間沒有「興」(興盛、熱鬧)了,但五府王爺卻相當「興」,因此將廟名改為五府王爺,延用至今。

媽祖廟
媽祖廟原是以海維生的漁村主要信仰,但由於過去曾有一位女子在媽祖廟上吊,便將媽祖移入五府王爺廟中,該地也被認為不夠「乾淨」,另一方面是五府王爺相當「興」,固五府王爺廟取代了原本的媽祖廟成為花宅宮廟。

蕭府公祖廟
蕭氏公祖廟建於民國12年,據說蕭進士為明代台灣巡撫,由福建派任台灣途中在望安外海遇到大風浪,所乘帆船被大浪打翻,連同屍體漂流到中社村西南邊,村民就地蓋廟並將之神格化,成為蕭府公組。



教堂
基督教於西元1887年由傳道師黃能傑傳入,1915年花宅居民顏萬宗奉獻土地讓信徒建殿。期間,教堂歷經兩次重建,現在所看到的教堂是1987年興建完工的。目前教堂由花宅、水垵教友共同維護,與其他地方一樣每周日做禮拜,只試島上信仰基督教的居民多因外移到台灣本島而相對顯得較少。居民表示儘管信仰不同,但當村裡廟會熱鬧時並不排斥幫忙,只是不跟隨祭拜儀式。


鎮符
鎮符或稱為「鎮五營」。具體地說,在花宅聚落,其宮廟的主神於其村莊周圍安置營頭,每一組營頭代表神軍神馬之駐紮。營頭以五根竹符為主。

五營
墓地
慎終追遠的土葬舊慣,為漢民族生命禮俗中的中要項目。花宅墳塚的設置區位,推估包括第一期的虎頭山、尖仔山近海山腳處之開基大祖、總祖墓;第二期的布袋港區之大祖墓;以及晚近形成的崎頂孤墓區。